自此宝佑桥边的露兄,一有茶汤会,张岱必到,与众人品茶论泉,讲究各种茶种、备器、择水及候汤的功夫。
虽有好水,若候汤稍失,也坏事。
座中有人善於辨sE、辨味,亦有人善於辨声。
烧水时炉火通红,挥扇开始要轻,待水有声,扇要重疾,从初声、始声、振声、骤声,直到无声,方为纯熟。此刻水沸可见到腾波鼓浪,缕缕不乱。
听水之声,众人静默无语,身心贯注,待炉火三沸。第一水熟注入空壶,荡之泼去;第二水已熟,壶中有茗叶,注水覆盖;第三水又熟,从壶顶灌下水漫四面,此刻茶香发散,未饮先醉。
惠州一地有茗战,在春茶开采後,茶农和茶客各出所烘茗茶,轮流品尝以决胜负,想来不及张岱等文人雅士的茶汤之会,更T见饮茶的风韵。
「闻香亦有法门」座中茶客道:「一般人只知茶香在鼻,鼻香只在初阶,能够穿鼻入口,一丝如缕,婉转上下,一而再,再而三,往上渺渺若清气,往下入喉、腑肺若清泉流淌,才算登堂。」
这话说得众人神驰,一盏在手,皆含其涓滴,咀嚼玩味。
「最上境又是如何?」宗子催茶客快说。
「香在鼻,香在水,最上乘者香在韵……」
「这韵,就可意会不可言传了……」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